谁是你最忠诚的朋友?是它,不是她!热爱它吧,永远的不离不弃!
往期齐城剑侠公众号文章精选:
△有人认为,是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共产党机会,共产党人才胜利了,真的是这样吗?
△在抗日战争中诞生的,解放军的两大王牌:118师、128师 ——写在“9.18”事变之日
△ 八路军鲁中老二团,抗日战争中击毙日寇四大名将之一:日军54旅团长吉川资
△ 朝鲜,当代的堂吉诃德?其不计后果的挑衅行为,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外交官,创造了新中国外交史上众多第一的人,将军大使王幼平(之一)周恩来钦点的外交大使
△ 互联网站、微信群成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的制造者?其乱象怎么看,怎么办?
△ 震撼!抗日战争中,这里的马家亲兄弟,出现了八路军的三个司令员!
△ 抗美援朝的意义,仅仅是打败了美国(或者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吗?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句古语,说的很到位。意思就是读书多的人最绅士。
有人可能提出异议。我们看一下大家公认的绅士之国:英国、俄罗斯。
英国是世界上书店最密集的国家,大大小小的书店布满了街头巷尾,图书出版发行业是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图书销售中,约3/4属于大众消费,其余部分来自学校及图书馆。
俄罗斯的公立图书馆超过14100座,比美国多出近4000座,图书馆数量排名世界第一。关键是,人家俄罗斯的总人口还不到美国的一半。由此可见,其图书馆的密度之高。
纵观人的一生,外在表象的气度涵养、创新能力、命运轨迹等,也与读书的多寡有关;或者可这样说,阅读决定着一个人成功的走向?
嗜书的人,往往能忘却红尘,独有自我,甚至唯我独尊。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浙江省钱塘江附近的一个浓荫笼罩下四合院落内,午间,疯狂的日军零式战机盘旋着轰炸、扫射,四处都是逃难躲避的人们,一位年逾半百的长者在悠闲地阅读。
不远处,爆炸声此起彼伏,但丝毫没有惊动他恬淡读书的兴致,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就是国学大师梁漱溟。
因为对学问的痴迷和青睐,使名噪中外的大学者梁漱溟闻不到嘈杂的喧嚣声、令人胆寒的爆炸声,更把个人的生命安危抛到了爪哇国去了。
看来,书的魅力及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上众多的文化名宿就对读书这一人类社会最简单的活动给予充分而积极的评价。大文学家苏轼曾深有感触地咏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当年的大宋真宗皇帝赵恒为了劝学,更是出言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一种励志、修身、增智、提升自我的高雅习尚,大凡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修养,这种积淀和素质能力的形成,都与书香的熏陶有关。可以这样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对读书可汲取文化动力和物质的能量,寄予非常多的现实厚望及精神抚慰。
知识是人最好的老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其实,我觉得,书更像是人生最忠实、最知心的朋友,读书,不仅是获取营养、增长知识、培育才干,读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摆脱枷锁、战胜自我、达到人生宠辱不惊境界的修养方式。
当一个人在红尘的漩涡里,经历过人情的冷暖、金钱的得失、世态的炎凉,当用一生追求打造的物欲金字塔突然坍塌,当倾尽所能编织的一切成为昙花一现的过往烟云,往日许多的拥有,都离远去时,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你会发现,只有书籍还在陪伴着你。
浮云过后,真正的知己,不是建立在功利主义上的虚情假义和权利金钱,能一辈子(甚至超过你最爱的家人)形影相随,永远不弃不离的朋友,就是书籍。
读书是一种惬意,我经常想,是谁发明了书,制造了阅读,让每个爱书的人依据嗜好浸润在墨香的世界里,尽情的畅游,寻找那块思想的绿洲,达到一种理念的契合?
阅读,是人类存在以来最轻松、最美好、最能获得愉悦的享受,如若能读到一本养目净心的好书,则更是一种难得的快意和幸福。
我这个人,爱书是不用说的,特别喜欢静夜读书,这倒不是有班昭“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的刻意,主要是寻觅一种万籁俱寂我独醒的氛围。
每当在斗室微光的月夜里,捧起一本心仪的书籍,就会泛起一些“往事依稀浑如梦,都随风雨到心头”的澎湃。
这时,任何得一处章节有情致的描绘,都会激起万千的感触,于是,我可在平静的书香里,读出铁马疆场剑胆琴心,想及西山长雪寒江孤舟,悲叹芳草连天十里长亭,吟出齐风鲁韵秦砖汉瓦。
徜徉在书香的世界里,且不说以书养德、提识、健智,仅凭着信马由缰的想象、驰骋,就能抛却物欲横流的狰狞、兄弟阂墙的郁恼、柴米油盐的琐碎,以及漫漶人生的百味。
有道是:青灯万卷,布衣行路,书山勤为径,学海苦作舟。
可有一句,我非常不解,想叹问,令人神往的学海苦吗?
这古人也真是,有惬意自在的书香作伴,何堪为苦呢?